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 > 本文  
 
教育是为了什么――写给十周年校庆
  撰稿:胡永红 2013-09-28

 

  昨晚参加了棒子幼儿园举办的“幼小衔接活动”,汲取了一些关于幼儿园阶段如何在知识储备、心理准备、生活习惯养成等方面的建议,确实有所感悟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所以,其实听者家长都应该结合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,理性吸收。但是感觉不少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有些盲区。一者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个体差异;二者依然可以深刻感知到大部分家长担心由于孩子知识储备不足,进入小学会输在起跑线上,认为应该幼儿园就应该开始知识教育。

 

  虽然一直在大学从事教育实践,以高等教育学为研究对象,但我始终认为一棵树的成长最关键的阶段还是在于生根发芽的阶段,孩子的成长亦如此。1300年的科举制度已经消泯远逝,但对于教育的功利价值的追求依然沉潜民众之心,并可怕地代代相传、永不消散。昨晚的活动现场证实了这种急功近利的畸形教育心态的弥漫。

 

  想到上周遭遇的有生以来最?的一件事情。我的一位学生给我电话,说是约了几位同学想和我一起吃饭聚聚。虽然当天傍晚不太方便,但还是应允了,并告诉他“你们先吃,我下课后回到厦大估计就7:30了”。

 

  7:30到了厦大,他来接我,我说“走吧”,他居然问我:“老师,我们吃了,你还没有吃吗?”“你不是约我吃饭吗?”“你不是叫我们先吃吗?”我无语了,可是,因为这是自己关系很好的学生,从来都是坦诚以待的,所以,我忍不住喊道:“那你也得给我留一口啊,好吧,我们到厦大食堂煮面吃”。一路上可以感知到他的羞愧,我在调侃中告诉了他应该让自己情商和智商协调发展。我幸遇此事让我开始思考自己教育的失败。这是一个年年拿奖学金的学生,可是,为何待人接物却如此生涩?知识如何才能内化为一个人终生受用的能力和素质?我们的教育亟需思考!

 

  教育以培育人为目的,教育是一种信仰,教育是一种心智的启迪,教育是一种潜力的挖掘,教育是因材施教的,可是,所有这些本应该让人憧憬和向往的信念都被填充的知识替代,孩子惧怕并排斥,家长心虚并忧虑,我们重复着让我们心力交瘁却不得不持续的规训。我们的教育病灶究竟何在?教育的荒废如何孕育生命的绿洲?

 

  昨晚睡前和棒子一起诵读吉米的《蓝石头的故事》,深深感动于画面的简洁清新、言语的凝练优美、思想的深邃隽永。是的,我们每个人其实最终都是一粒消散的粉尘,因为偶然,我们来到这个纷杂浮躁的世界;因为必然,我们最终要消散于无语安宁的浩宇。我们是地球生命生生不息的动力,我们应该感谢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的无私承载,可是,我们似乎遗忘了地球,遗忘了我们应该是地球村上的共同居民,我们应该有共同的价值、信念。虽然文化积淀迥异,但是,人类因为共同的“人”的形态具有了共同价值观,那是一种永恒安宁的真善美的共有情感,是和谐淡泊的共有旋律。从未告诉棒子应该为了一个好工作、一份好待遇、一处好地位而努力学习,就是和他一起感知,感知书本墨香的魅力、知识求索的神奇和思维拓展的可能,就是一直引导他明白:我们美丽星球的转动是因为每个人的努力,地球母亲为我们提供了有限的用之将竭的能源,我们应该爱护和呵护地球母亲,我们应该尊重地球上的每个人。地球上还有很多贫穷的地方,还有很多贫穷的人,我们是很幸福的,我们应该现在开始积累能量,锻炼自己,让自己可以去为地球和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也许,有人觉得这个理想过于宏大,是孩子无法理解的;也许有人觉得这就是一个痴人说的白日梦;也许有人觉得这是无病呻吟,但是,我确实感知到棒子现在明白了一点点这种互助的意义。每次如果看到公车站有关于贫困山区孩子的广告牌,棒子都会问:“妈妈,这就是很贫穷的地方的人吗?”希望棒子成长为一个有爱、有梦、有理想、有信仰的 “社会人、地球人”。

 

  “我”的存在是很重要的,“我”的利益也是很重要的,但是,“我们”是更重要的存在,因为“我们”天生就是无法隔离的地球的子民,“我们”天生就是要最终都化为微尘沉淀融入地球的血脉。我们是微尘,也许渺茫,甚至找不到自我,但是,我们是有心的,每个人有心了,我们就有情了,我们就实现了身为微尘的意义。

 

  身在教育场的我们每位师生,为中国高等教育致力的嘉庚学院,可以有、也应该有自己对于教育的独特理解和践行,这样我们一定可以迎来更丰硕的下一轮10周年庆典。

 


胡永红简介:


  胡永红2006年-2012年在我院日语系任教,任教期间以提问式、肯定式、讨论式,趣味性、通俗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广受学生欢迎。目前为日语系兼职教师,厦门大学在读博士生。


上一篇:与你相遇
下一篇:嘉庚学院十周年校庆


本科教学工作迎评促建网
招生网
教务部
实习与就业服务中心
教学与科研促进部
教育技术服务中心
实验教学与工业训练中心
对外交流与合作部
学工网
党建网
财务部
资产与后勤管理部
图书馆


+ 教学单位网站
人文与传播学院
法学院
英语系
日语系
艺术设计系
音乐系
国际经贸系
会计系


管理学院
财政金融系
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
机电工程系
土木工程系
建筑学系
环境科学与工程系
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网站
体育教学部


Copyright©厦门大学嘉庚学院
since 2013,All Rights Reserved
传真:0596-6288214;电话:0596-6288506
E-mail:jgxy@xujc.com
招生热线:0596-6288416
校庆热线:0596-6288506
通信地址:福建省·招商局漳州开发区
厦门大学漳州校区
邮政编码:363105


本站域名:10.xujc.cn(教育网)、10.xujc.com(公网),建议使用IE5.5以上浏览器访问本站
厦门大学ICPD200017 闽ICP备05026660号